小海香肚 猪肉里裹进20年卤香

\
小海香肚鲜嫩可口。 图片来源:盐城晚报
  

  大丰人说起卤菜香肚,总是忍不住抬头细想一下,继而咽一口口水说道:“小海的香肚很有名,好吃,是真香,你吃了就知道了。”究竟是怎样一种口味,让当地人、甚至熟知那里的外地人回味无穷?6月30日,盐城晚报记者走进大丰市小海镇上一家私人卤菜作坊,探个究竟。
  寻找 卤香不怕巷子深
  行走在小海镇十字街上,会看到不少熟食店,这里的人们爱吃卤菜,除了熟食店,这里一个镇上做卤菜的私人作坊就有十多家,本次盐城晚报记者要走访这家卤菜私人作坊就在这条街上。
  采访当日下着大雨,在一位经常在这家买卤菜的饭店老板刘忠林的指引下,盐城晚报记者穿梭在街上的小巷里,巷道两边的绿色植物在雨水的浸润下色彩更加鲜明、形态更加灵动,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里走了好一会,终于到达本次采访的目的地——谢二卤菜作坊,其实就是老板谢远和的家。
  谢远和的私人作坊十分简单,他在自家院里打了一个长台,作为施展厨艺的场地,厨房外侧,则专门为熬制老卤的锅台建立了一个狭小的空间,下面留了一个烧炭的口,锅里的老卤是谢远和20多年前开店就已熬制的。整个作坊简单原始,就像来时的小巷一样。
  别看谢远和家比较偏僻,巷道深远,每天下午,香肚做好的时候,等着来买的人可要排着长队才能买到。到了岁末年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老卤锅里一次要烧60个,要烧4轮,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尽管谢远和家离街口较远,但顾客却络绎不绝,去年11月央视7套《乡土》栏目的工作人员更是慕名来拍摄。

\
谢远和正在将肉馅塞进猪小肚内。 图片来源:盐城晚报
 

  大菜 薄肉片间油满嘴
  每天11:00,谢远和和老婆顾学珍开始灌香肚。将三十斤肥瘦相间的猪后腿肉绞碎,放入一口大的不锈钢盆中,加入姜末、葱、酱油和味精,“今天下雨,做的不多,就做了三十斤,平时不止,一天要卖五六十斤呢。”谢远和一边搭配,一边解释。
  接着,谢远和放入洁白如雪的蚕豆粉,这是用蚕豆磨成的淀粉,“和肉搭配起来,口味会更好,更加鲜嫩。”蚕豆粉加进去之后,谢远和开始搅拌肉馅和淀粉,让它们充分融合。当谢远和感到蚕豆粉已大致均匀地与肉馅结合时,他来到自来水池边,清洗塑料盆里的猪小肚(即猪的膀胱),这是香肚要用的“外衣”。
  等到猪小肚清洗干净之后,谢远和真正开始灌了。将和好的肉馅塞入猪小肚里,很快,富有弹性的猪小肚就撑开了,变成一个圆形,形状像极了柚子。顾学珍在一旁将谢远和灌好的香肚,用牙签封口,再用棉线将封口处扎紧,当天谢远和灌的香肚,一个约有一斤,“香肚可大可小,最大能有两斤。”谢远和说。
  “下面就是浸卤了,”谢远和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在浸卤之前,要将灌好的香肚用纱布包扎起来,防止胀破。此时,顾学珍已在老卤锅下添加炭火加热,厨房上方的烟囱在烟雨中缓缓升起炊烟,锅里也传来阵阵卤香,拿起木质锅盖闻一下,卤香扑鼻,让人食欲大开,香肚就是要在这个老卤里煮上2个小时。
  香肚的做法大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通常人家会将香肚切成片来品尝,当天,盐城晚报记者也品尝到了这传说中的美味。刚出锅的香肚色泽纯正,切成薄片之后,有些像香肠模样的肉片,夹起一片香肚,蘸少许香醋,猪肉香味在舌尖弥漫,老卤的香味一直跟随到胃里,不知不觉中嘴唇上沾满油,那是猪肉和老卤里的油,香而不腻。

\
灌好了的小海香肚。 图片来源:盐城晚报
 

  记忆 还是儿时的味道
  为记者指路的饭店老板刘忠林是谢远和的常客,他们五十出头,年龄相当,也是朋友。
  刘忠林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大丰香肚有名的就是小海镇和刘庄镇,这两个镇的香肚还各有不同。“刘庄的香肚比较大块,小海的偏小,另外,就是小海的香肚里面有葱花,吃的时候就能看到,所以口味也不一样。”
  问起当地人吃香肚的历史,刘忠林一时说不清,他只知道在他小的时候,就有香肚可以吃了,“以前比较穷,一年只能吃上一两次,家里请客的时候才有可能买,难得吃一回,现在生活好了,我开饭店也有20年了,可以天天吃了,好在谢家的香肚还是当年的味道。”刘忠林说。
  谢远和家的香肚为何如此地道?刘忠林认为,谢家的卤好,“香肚是一道卤菜,既然是卤菜,最重要的就是老卤。”据谢远和所说,家里的老卤是20年前开始做卤菜生意时开始熬制的,刘忠林知道,谢远和的老婆顾学珍之前在当时的海中饭店工作,也做卤菜,“他们家的卤可能出自于那个时候,也有可能提取了当时饭店的卤汁,所以才这么地道。”
  谢远和在街上没有门市,每天卖卤菜,还是最原始的方法:傍晚时候他推着装满卤菜的车,在街边吆喝。他说:“之前做木匠挣不到钱,也不知怎么就做了卤菜这行,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