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墩印象中篇:江浙盐商是大丰垦植文明的先驱

\
绵延无垠的滩涂新淤沙荡。 金墩印象之三
大浪淘金,江浙富商的盐仓重地
  秋冬时分,从高空俯瞰金墩,每当大浪退潮时,形成一个又一个不相连接的沙州。在晨光映照和海风吹拂下,茫茫枯黄的茅草芦苇,片片火红的碱蓬盐蒿,顽强地缀满在金黄色沙滩上,大浪一次又一次向东退移,形成了一片又一片新淤沙荡……。   在这片大自然馈赠的滩涂盐碱土地上,西北处有一条神奇宽阔的斗龙港河,随着千年潮汐不断冲涮越抽越深,自然形成蜿蜒曲折港汊河流,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顺静默,金墩就依偎在斗龙港东南侧,沉淀于这片丰饶的土地上。   金墩地域处于伍佑场、草堰场、刘庄场三场之交界,实质就是盐城、兴化、东台三县交界之处,曾分属于不同府衙、场署管辖,潮墩分布密集,大小垣商、煎丁灶民煮海烧盐往来频繁,盐业运输又占斗龙港水运天然之优势,而成为晚清淮南盐仓重地。

\ 总督招商,浙商追捧
  1864年,太平军与清湘军正在苏南、浙江等地进行鏖战,一大批商人带着资本、物资、技术、人才蜂拥至上海滩,以寻求实业、人生安全庇护。时扬州、镇江等地盐商们纷纷关门歇业,整个两淮盐业生产衰败,销售市场萧条,金墩之地盐产一度处于下滑萎缩之势。
 

\
《风雨豪门》,广陵书社(2003年8月第一版)

  晚清,经过太平天国这次社会动荡的折腾,元气大伤,朝廷财政拮据,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多年的战乱,打仗是需要花银子的。湘军首领曾国藩为平定叛乱,立下了头功,而湘军每年军费开支浩繁,银子得不到保障,军心自然不稳啊!于是,曾氏兄弟心急火燎的不停地上折子,可朝廷只能拔付少许银两……。
  1870年,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时,一方面大力主张用儒家思想学说治军,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策,也就是用理想信念陶冶官兵情操;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大量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新式军队,进一步推进军队近代化,并大力改善官兵生活,提高官兵待遇。此时,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的曾国藩在上海招商运盐,继续实行“票盐”制,推进盐业市场扩大开放,打破原有扬州盐商垄断两淮盐业的局面,以迅速筹措军费开支,淮南盐业市场渐有恢复。

\

刘镛,中晚清浙江籍著名实业家。


   在这次招商运盐中有一个浙江籍富商刘镛脱颖而出,刘镛(1825年—1899年)是状元实业家张謇心目中的偶像,浙江湖州南浔人,寓居上海的大丝商。南浔为晚清最富庶之镇,刘家又是南浔首富。刘镛早年,家境清贫,靠着经商的天赋、笃信和勤奋,以经营家乡湖州辑里丝发迹。同治元年(1862年),刘家赴上海发展。刘镛是与红顶商人胡雪岩、上海“五金大王”叶澄衷齐名的晚清浙江籍最著名的三大富商之一。
   太平天国失败后,随着上海租界的兴起,通商贸易兴起,人口资本骤增,刘家一方面在上海经营辑丝进出口贸易,初涉房地产业,积蓄相当的资本;另一方面刘镛不失时机地抓住这次机遇,开始了涉及盐业投资经营,在两淮盐业集散经销中心——扬州,设有家族盐务帐房,盐业成了刘家实业转型的重要主攻产业,而享誉大江南北,成为两淮著名大盐商之一。

\
《南浔小莲庄刘家》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盐务整理,再掀高潮 
   然而,盐业生产需要经过一个艰难的复苏过程,由于金墩之地产盐颇为丰饶,又是各场利益纠葛之地,盐枭走私,匪患滋事,特别是官府盘剥与掣肘,盐业生产一度处于无序状态,垣商盐利成本骤增,灶户盐丁劳顿困苦……。
  清光绪十年(1884年),时曾国藩之弟、两江总督曾国荃,为改善淮南盐务生产环境,又发布了《严禁对盐商苛捐杂税的告示》(石碑收藏于大丰博物馆),“初定票章时,场垣绝无浮费,成本极轻,商盐获利较丰……。近数年来,淮南通泰两属场商大半困穷,皆由捐款重叠本重销滞所致-----请将捐款、匣费、派项三者分别截留。饬据运司查明,淮南总局带收各捐,或请裁除,或请褫扣,均已照准。其匣费、派项,不论是一是二,无非苛派滥应。应即悉予禁革,以除商累而轻成本。……”,  金墩之地在此盐务新政的鼓励与推动下,又掀起了新一轮盐业生产高潮。一批安徽、江西、浙江籍商人纷至沓来,并在草堰场、伍佑场、新兴场、庙弯场等新淤之地或兼并垣商直接生产,从票盐到场盐、到置灶产盐,又从运商到食商,专营控制盐业产供销一条龙。
  由于盐务环境的改善,刘镛家族开始投资置办盐灶亭舍,通过招投标设立盐号直接从事盐业生产,并控制周边小垣商,形成了盐业生产、收购、运输、批发、销售产业链,刘氏家族主要集中于草堰场、新兴场、伍佑场等,在草堰场设立“仁丰益”负责生产、收购(金墩一带)等亭灶之盐产,亭灶主要设立在金墩南侧,处于现三卯河至四卯河之间一带,约有四、五十副亭灶;在新兴场设立“恒丰益”负责生产、收购(亭湖新洋港北岸)等亭灶之盐产,在伍佑场设立刘家墩(在金墩西北斗龙港对岸、方强一带)周边亭灶之盐产等。
  1899年刘镛去世时,张謇受其长子刘澄如诚邀,为其父作墓志跋《南浔刘公墓志铭》,张謇感慨刘氏家族声誉卓越“南浔,一天下之雄镇,已莫不闻刘氏。”足见对这位盐商巨擘的敬仰之情。随后,民国初年,张謇出任两淮最高行政长官——盐政总理,多少与谙熟盐务、盐商、盐场有关。

\
刘澄如,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文学家。

刘氏兄弟,推波助澜   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叶,中国处于一个多事之秋的年代,维新变法、“庚子事变”、《辛丑条约》、日俄战争等大事接踵而至,年迈昏庸大清,好似一条行驶在惊涛骇浪中的破船,变得岌岌可危---。面对权力式微,统治即将崩溃的残酷现实,在国内外形势逼迫下,在各方有识之士力推下,为顺应世界潮流,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及清统治团队,自身终于推出一些列新政改革措施,如创办实业,练新军,废科举,兴学堂,筑铁路、设银行,以及开禁报馆、整饬吏治、考察立宪政体等等,应该说新政给晚清中国社会变化带来了一定的新气象。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刘镛长子刘澄如、三子刘梯青,凭着名门望族的声望,继承了家族淮南草堰场、伍佑场、新兴场等父辈的垣产,加入复兴盐业的行列,在金墩斗龙港两岸盐业“金三角”地带,分享着淮南盐业最后的晚餐。   大丰虽作为淮南古盐运集散中心,晚清盐业经济发展总体趋缓,草堰场新淤荡地主要集中在斗龙港中下游金墩、新丰一带。刘梯青挟巨资与扬州等地盐商,纷纷来草堰场场署(大丰西团镇),盐商们不惜耗资,大兴土木,建商号,造宅院,铺街筑路,西团一时商贾云集,人烟稠密,市井繁荣,刘在西团承接了家族“仁丰益”商号后,又苦心经营盐业产销达十多年,积蓄了一定的财源。刘家在清末家产已达白银2000万两以上,挤身中国晚清富豪榜的前列。在其家族财富中,以淮南金墩为中心的斗龙港南北、东西两岸贡献了相当的份额财富。   刘镛长子刘澄如(1862~1934),名锦藻,1894年与张謇是同榜登甲午科进士。刘澄如在实业和文学成就不逊色于张謇,他是中国近代民营铁路、新式 银行等实业的重要参与者。刘与张等人合作创办垦牧、盐业和航运等诸公司,都是中国首个创办,如:第一家农业股份制公司——通海垦牧公司,第一家股份制盐业企业——同仁泰盐业公司,第一家股份制轮船公司——上海大达轮埠公司,且刘澄如都是这些实业的主要投资者,称得上是张謇办实业的后台大老板。   刘澄如在扬州主管家族盐务帐房,在泰属新兴场承接家族“恒丰益”盐号,并在伍佑场设有相当亭灶(称之为刘家墩),后刘澄如在1919年,于金墩北参与创办了伍佑场泰和盐垦公司,在上海、扬州设立收股及办事机构,第一次临时董事会也在其上海寓所召开会议,公司临时董事会公推刘澄如为临时主席,1920年4月起,他任泰和公司第一届至五届会计董事,负责公司财务监管工作,说明了伍佑场泰和公司相当一部分亭灶属于刘家。

\
大丰境内的泰和盐垦公司旧式煎灶。位于斗龙港河北,原丰富镇。

  然而,金墩之地盐业生产,即使在整个淮南“废灶兴垦”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下,仍有相当之规模。直至民国二十三年,美国著名土壤学家梭颇和侯光炯(中科院院士)到此勘测地貌土壤,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委托土壤调查,并在其合编的第七号《土壤专报》江苏省东部土壤约测图标注时,沿海金墩境内东北部濒临黄海边,仅留有董家灶之名,加之大丰盐垦公司盐部在金墩仁丰区的北侧、斗龙港河畔设立公司唯一的产盐区——丰余区,专门经营公司盐业生产,由此说明金墩在清末民初之时,盐产之丰富在淮南盐场中十分罕见。

\
中美土壤学泰斗梭颇、侯光炯于1933年秋,赴大丰盐垦公司总部裕丰区农垦训练班调研、讲学。

  金墩确是名副其实盐仓重地、财富高地,盐业产销大半个中国,积淀深厚的盐业文明。民国初期,更是一度引领中国农业现代文明的一方热土……。

\
刘梯青,淮南草堰场大盐商。

金墩印象之四
儒雅仁丰,追忆垦植文明先驱
  仁丰是金墩核心区域,约3万亩土地,处于金墩小街南侧,三卯西河与四卯西河之间,两条宽敞笔直的大河静静流淌,一直流向大海的怀抱,可谓金墩乡民的自强不息的“生命血脉”之河。说到金墩仁丰这片土地,不能不提及刘镛三子、草堰场大盐商之一刘梯青,他掌控着金墩一带垣商灶产,经营“仁丰益”盐号。这里曾是他运筹帷幄、挥洒汗水的地方。
  刘梯青(1876~1950),浙江湖州人,字渊叔,名安泩,清廪贡生,直隶省候补道,曾因劝办山西赈捐有功,获清庭特赏一品顶戴的荣誉。而蜚声朝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仅被清庭赏赐过二品顶戴而已,足见刘梯青经济实力之强大。他是清末民初知名实业家、慈善家、文物收藏鉴赏家、上海房地产巨商,称得是一位具有现代理念的儒商,也是一位中西文明兼融的典范。
  20世纪初叶,海势东迁,潮汐不至,土卤日淡,荡草煎盐成本迅速飙升,时淮北济南场已成为新的盐产基地,淮南盐业总体走向凋敝,产业结构急需转型调整。民国初,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实施《垦荒条例》,淮南各场都在思考“废灶兴垦”之规划。
  1917年秋,为顺应垦植历史潮流,刘梯青与民初首富、草堰场最大垣商周扶九一起,邀请张謇兄弟等来草堰场筹组公司,遵照制盐条例及淮南垦务总局放垦章程,创办了大丰盐垦公司。刘是大丰公司主要发起人之一,公司筹建会临时主席张詧在公司创立会议报告词中指出:“认章招股,首由周、刘推产作股,为他垣之倡……”。周扶九在发起人谈话会上说:“公司创办之初,曾由敝处与刘府(刘梯青)首先提倡。兹承诸君认股赞助,无任欢迎。”都说明了刘梯青学识、才干和声望之卓越,他是大丰近代沿海开发的先驱者、大丰垦植文明的开拓者。

 

  

 

\
大丰盐垦公司开挖的第二条河流——二卯酉河。

  创办大丰公司时,刘梯青将草堰场“仁丰益”等44副垣产作价入股,又投入大洋5万元,并将垣产设立命名为“仁丰区”、“益丰区”,其中,益丰区约五分之三处在金墩地界,约五分之二处于老新丰地界,其西南角就是现在的荷兰花海地域。
  “仁丰区”之“仁”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精神核心和根基,孔教也称之为“仁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中“仁”在十字美德中具有统摄地位,以“仁丰益”作为灶名商号、公司地名。告诫人们在经商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时时不忘人文精神的滋养,应更加关注社会文明进步和公益慈善事业,从个人价值满足,向社会价值追求转变,让平凡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整个社会文明程度才会有根本性的好转,这也许是刘梯青最初取名“仁丰”的心愿吧!其实,他的人生之路就是这样的一位坚定践行者。  

 

\
大丰盐垦公司总部裕丰区远景图。

  1918年12月,大丰公司在上海大马路(南京路)392号大生沪事务所正式宣告成立, 刘梯青被推为大丰公司首届董事之一。开垦初期,大丰公司总部设立于西团镇,分设垦部与盐部。刘将西团“仁丰益”的商号改为大丰公司筹办垦部驻地,又成为公司坐办兼垦经理王已劲住宅,刘梯青的西团盐栈成了大丰公司会议中心。大丰公司最初开垦为裕丰、同丰、仁丰、益丰四区。刘梯青则举荐浙江湖州同乡颜冠三,字大组,颜曾担任安徽大清银行协理(副行长)、浙江省财政厅厅长,是一位出色的财政金融家,任大丰公司首任总稽核,作为自己在公司盐垦代言人(执事),颜还是伍佑场泰和公司发起人之一。大丰公司四个筹建人分别是周薇阁(名锡纶,周扶九四子,后任大丰公司董事),周采臣(名锡璋,周扶九五子,首任大丰公司协理),还有就是颜冠三和在金墩有亭灶的伍佑场盐商黄默庵,字伯荪,大丰公司盐部经理,这样的筹建人事安排,说明了刘梯青在金墩设立仁丰、益丰两区的重要性。
  在推进垦植事业的同时,刘梯青思想上并没有抱残守缺,沉溺于一般扬州盐商奢侈浮华之气,他赞同立宪派政治主张,以振兴民族实业为已任,兼收并蓄融入西方现代文明和经营理念,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热衷科技型企业创办。1927年与庞赞臣、张琴伯等人投资合作,引进德国、意大利、日本新型缫丝技术设备400多台,在浙江余杭创办了民国时期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祟裕缫丝厂,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地。

 

\
刘梯青故居-中西合璧“红楼”内景。

  深耕刘梯青,还需先熟悉他的建筑思想。他对建筑艺术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将自己对中西方建筑文化理解、渴望人生自由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民初,在家乡湖州南浔建有寄寓民族情恨的私人园林——“红楼”,民族传统建筑风格中交织着西方建筑文化精髓,珠联璧合,庄重典雅,布局对称,相得益彰,被誉为江南建筑经典。他的生活情趣充满异国情调,处处洋溢着文明的生活气息。在自己的“红楼”别墅花园里建有网球场、养奶牛、烤西式壁炉、使用现代卫浴洁具等等,尽享现代文明自由生活,可这一切发生在一个世纪前确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而在其“红楼”旧址上,曾发生过一桩惨绝人寰的文字狱冤案,即史称“清初第一大案”的“庄氏明史案”,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的名著《鹿鼎记》,开卷就推出了悬念重重的“庄史冤案”,讲的就是此事。
  刘梯青建于杭州葛岭南麓的住宅园林“孤云草舍”也以其式样别致、中西元素融合迄今仍为西湖标志性建筑之一,抗战中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浙江省主席朱家骅官邸和浙江省抗战指挥部;而在杭州湖滨路上另有一座别墅——“小方壶斋”,又成了日军驻杭司令部。这些建筑遗存竟包容了如此丰厚凝重的人文、历史掌故,演绎了一部历史、文化、社会、建筑等集大成的沧桑轶事,也集中体现了屋主人的胸中丘壑和艺术匠心。

\
位于上海南京路上刘梯青的地产。

  刘还参与上海新城市建设,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等繁华地段开发了联片的房地产,极大改善上海市民住房条件。1928年《上海总商会会员录》排列上海最具实力的十六家房地产商中,刘梯青名列前茅,刘氏兄弟家族房地产业成为唯一能与上海房地产大亨犹太人哈同相颉颃的家族。   刘梯青也是一位知名的文物收藏大家和摄影家,深厚的国学底蕴积淀,儒商文化和家族园艺熏陶,其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十分精湛。在风雨飘摇旧中国,他全力投入巨资抢救中国文物古迹及古籍善本,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国粹,著有《中国古代玉器》,该书每幅图皆有中英文对照释解。他收藏了大批青铜器、瓷器和玉器等珍贵文物,抗战时期成了日本人的觊觎之物。   刘梯青的姻亲不同凡响,也为其实业成就推波助澜。他的子女与清军机大臣徐用仪(兵部尚书,清从一品)、近代上海滩第一豪门盛宣怀、近代上海总商会创办人严信厚等后代结为姻缘,这都说明刘梯青思想、胸襟、境界和实力不是一般锱铢必较、唯利是图的商人所能具备的。他与官绅贵族后代联姻,真可谓高门无寒族,门当户对了。1950年,刘梯青病逝于上海,享年75岁。   刘梯青继承父辈基业,浸润儒商风范,胸怀世界文明,眼界宏阔,青取之蓝而胜于蓝,他作为金墩这片神奇的土地,财富滋养的浙江巨商,在大丰能主动顺应了历史潮流和民生需求,与周扶九、张謇等人开拓性在近代中国揭开一场气势恢弘的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帷幕,为大丰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仁丰区袁氏族谱,主编:袁学成。

  在这场兴垦植棉的运动中,金墩仁丰区袁氏大家族是很有影响力的,无论底层普通移民,还是公司管理层,袁氏族人都为金墩这片土地付出的智慧和汗水。如大丰公司水利工程部主任袁玉璇是通海垦牧公司水利工程师,学养深厚,才干卓越,倍受张謇器重而推荐来大丰公司担任主任之职,对大丰水利工程建设贡献良多;大丰公司仁丰区区主任袁仲直,简历考证不详。还有仁丰区公司议租先生袁佐衡,字锡钧,早年毕业于南通农大,办事精明干练,在金墩仁丰置有乡村庄园,四周濠河环绕,园内瓜果飘香、花草繁茂,在新丰镇富强等街上置有门面房屋。他喜好追求生活品质,以现代人的眼光,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袁佐衡在袁氏家谱记载中,为何备受家族诟病?细究个中原因,避开意识形态桎梏和影响,恐怕还与其“仁”之精神缺失有关,容易沾染上“为富不仁”的习气!袁佐衡后赴台湾,倍受奚落,忧郁而终。   因此,从前人的人生阅历中,我们得到了应有的启迪,无论物质上富有,还是贫穷;无论精神上高贵,还是侏儒;无论地位上显赫,还是卑微,彼此之间都不要苛刻对方,因为车轮上下观察到的风景并不一样----。对于我们芸芸众生的人来讲,不管身处何种人生际遇,若保持一颗仁爱之心,才会获得快乐的心灵和愉悦的精神,这一点在什么时代都不会过期。   刘梯青开创的仁丰区是大丰公司最初开垦四区之一,也是近代大丰垦植文明最初发源地。“仁丰”不仅是“金墩”地域之核心,更是“金墩”精神之核心,两个地名留给这方土地的有关“物质与精神”对话,也是正常思维的人,必然要面对的人生思考话题。   文明之路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然而,做为一个现代文明人,仅有“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精神,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仁”在功利性、竞争性现实社会里,有很多难以落实的苦衷和困扰,在追求理想人格时,我们还需要与科学民主思维融合好、与主流价值观念衔接好,凤凰涅磐,不改初心,只有获取到睿智才干之人,才有可能让广义的“金墩”,闪耀出更加温润的人性光芒,也才能真正让后代景仰、服膺和传播,记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人和事……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