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

春节

\
瑞雪兆丰年,春节的时候,大红的春联,映着漫天的白雪,别有一番美丽。

  农历正月初一,俗谓过年,家家贴春联,放鞭炮,以示祝贺。是日禁扫除,不向外泼水,不挖田破土,来了亲友,款待糖茶枣糕;出门遇人,必互道“恭喜”。从初一到初五,叫五天大年,舞龙灯的、唱麒麟的、打花鼓的、唱道情的、送财神的竞相献技。他们到人家门前歌舞一番,主人必须给以喜钱,以为娱乐。亲友间相互拜年,晚辈拜长辈的年,长辈以红纸包钱给晚辈,叫“贺年包喜”。初五,叫财神日,家家祝贺新年发财。在旧社会里,商店常于此日辞退职工,因而它是老板的生财日,是职工的晦气日。十三日叫“上灯节”,户户吃汤圆;十八日是“落灯节”,家家吃而条,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十五日(正月半)叫“元宵节”,旧时集镇举行灯会,称为闹元宵。十六日,乡村晚间扎草把燃烧,四周火光烛天.叫“舞火把”。老农看着以验当年水旱(过白为水年,过红为早年)。二月初二日,有女儿嫁出者,备菜饭迎回家中,说是“二月二,家家带女儿,女儿不来烂腿儿,不带女儿是穷鬼儿”。至此过年(春节)结束。备耕开始。   
  解放后,国务院规定春节法定假日3天,以便工厂、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政府机关则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组织各乡、村文娱组演出文艺节目慰问军烈属和离退休老干部。

  清明

\
清明圆坟(修坟)是必不可少的,让已故亲人的“房子”也美化一下。

  是日,旧俗家家祭祖先,供饭菜,烧纸钱。凡殡葬3年的人,其子女要在清明前后3日内扫墓,挂飘钱,撂馒头,焚纸帛,撒泥土。解放后,这一天机关、学校、人民团体集队前往烈士墓祭扫,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立夏

  是日,人人吃鸡蛋,说是吃了鸡蛋不瘦夏。不少青少年用秤称体重,含有体格检查之意。

   端午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旧时这天要挂钟馗(判官)像,门上悬海艾与菖蒲以避邪。儿童系长命线(红绿丝线扣于手腕上),戴豆香药袋。中午办菜聚餐,喝雄黄酒(雄黄不能食用),名为“赏午”,家家以芦叶裹粽子(角黍)。相传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是日有吃炒面(焦屑)的习俗,俗语有:“六月六,吃口焦屑长块肉”。

  七巧日

  七月初七为七巧日,傍晚看彩云。传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姑娘们拿着针线在新月下穿行,向织女“乞巧”。


  中元(七月半) 

  旧俗家家祭祖,烧纸帛,并于夜晚在路边烧纸.放河灯(点上蜡烛插在木块上,在河里飘浮),赈济“孤魂野鬼”,俗谓“斋孤”。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家家吃月饼或吃冷锅饼。晚上备酒菜、水果赏月。有人家对月烧香,叫“敬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中秋之日的酒食比以往更为丰盛,市场上月饼的品种也更多,但“敬月”的风俗不复存在。

  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有重九“登高”之说。过去家家于此日吃糕,现在这一习俗已经消失。

  十月朝

  即十月初一。这天吃赤豆煮米饭,俗谓能“送苍蝇”。

  小冬、大冬

  冬至日叫“大冬”,前一天叫“小冬”。旧俗“小冬”家家烧纸祭祖;“大冬”家家吃圆子或面条,也有吃饼的,中午聚餐,有“大冬大似年,小冬不值钱”之说。

  腊八

  腊月初八,昔日家家煮腊八粥。富家粥内放莲子、白果、蜜枣、苡仁、百合等果品,贫者粥内只有青菜、胡萝卜之类而已。

  送灶接灶

  旧俗农历腊月二十四日送灶。送灶时,灶上放纸马、麦芽糖。将灶神牌放在纸马上焚化,口祷灶神“上天言好事”。腊月二十五日,家家户户刷尘,干干净净过春节,二十六日起谢神,用猪头、雄鸡、花鱼三牲祭品。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夕。这天要“接灶”,即迎接灶神“下界保平安”。家家还要装“陈饭盆”,盆上贴“聚宝盆”三个字,饭上插“陈饭旗子”,按上红枣、白果(五色果子)和年糕,门上贴春联桃符。晚上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旧社会地主逼租,商店老板收帐,放债者收债,贫苦人无钱交付只好躲避,等过了年初一才回家。解放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提高了,每逢年除夕,人人着新衣新鞋,家家喝守岁酒,吃团圆饭,晚饭后放鞭炮,欢欢喜喜辞旧岁,迎新春。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