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张才荆回到家乡受到隆重礼遇
英雄回到家乡受到隆重礼遇
8月1日建军节这天上午11:20,阳光明媚,花都宴会中心大门口,大丰餐饮行业协会陈福涛会长带领班子成员,列队迎接坐在轮椅上的“当代保尔”、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级伤残军人张才荆和夫人黎萍。此前的11天,张才荆在“盐城好人”高汉荣和“大丰好人”、区老年作协秘书长仇育富陪同护送下,跨越 2000余公里,重返46 年前战斗过的南疆,千里圆梦祭战友。协会副会长朱海霞向刚刚结束“圆梦之旅”的张才荆敬上手捧花,协会执行会长丁泽民向英雄赠送了“烽烟铸魂 铁血丹心”的书轴,并一起合影。(文章有点长,计5621字,感谢耐心阅读)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大丰餐饮行业协会都组织拥军优属活动,让班子成员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传统坚持了很多年。当天上午,协会班子成员去白驹镇唐西村慰问了抗美援朝伤残老兵陈忠明91岁的遗孀周桂英,并送上慰问金1000元。按照这个特殊节日的活动计划安排,协会提前与张才荆预约,在花都宴会中心设宴为“圆梦之旅”一行接风,请英雄分享自己的故事。
月圆厅内,大屏上“向‘当代保尔’、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级伤残军人张才荆同志致敬!”的字幕格外显眼,张才荆被安排坐在主位,他坐立向大家行军礼。大家依次在英雄身边坐下,静静地听英雄讲述战斗往事及他的英雄战友们的感人事迹。
大家静静地听英雄讲述过去的往事
从军营骄子到伤残英雄
18岁的张才荆,怀揣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应征入伍。在军营里,他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成为为数不多的“五项全能战士”。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张才荆随部队奔赴前线,是广西边防一师三团九连的副班长。在他已完成任务且已接到部队下达撤退命令的情况下,他又重返战场,和战友们一起抢救受伤战友,不幸身中六弹,从小腹前面进、后面出,腰部神经受损,战友们将他背行几十里山路从战场上抢救出来,后在湖南衡阳、江苏无锡荣军医院进行精心治疗、康复十多年。
“我不后悔。”每当有人提及那段经历,张才荆总是这样平静地说。躺在轮椅上的他没有被伤残击垮,1985年,他以惊人的毅力考上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被评为“优秀大学生”。1995年,在江苏省第四届残疾人体育运动会上,他一举夺得铅球、铁饼、小口径步枪卧射3枚金牌和1枚铜牌,用汗水诠释着“身残志坚”的真谛。
受部队安排,他拖着重残的身躯多次到军营、学校做报告,讲述自己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经历,激励广大青年献身祖国的四化建设。1987年7月,他被评为无锡市优秀党员,“当代保尔”张才荆的英雄事迹也被《无锡日报》、《解放军报》、《新华日报》等媒体深度报道。
大丰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朱海霞向黎萍(右)献花
新疆少女万里投书以身相许
“当代保尔”张才荆的事迹被威权媒体报道,无数读者被他甘于奉献、严格自律的作风感动。1986年,一位叫黎萍的新疆少女从身为军人的爸爸带回家的《解放军报》上读到一级伤残军人张才荆的事迹,被深深地感动:“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这样的钢铁战士正是我崇敬的人!”她立即按报纸上的地址给张才荆写信。张才荆很快注意到这个少女和别的读者不同,她的信里有深深的敬仰,有浓浓的关爱,还有无限的思恋。渐渐地,两人的书信越来越频繁。
黎萍的父母得知了女儿的想法,既意外又欣喜,父母也劝过女儿:“他是伤残军人,年龄又比你大9岁,如果你选择和他结合,意味着你这一生要付出很多很多。”
“他能把命都献给国家,我为他牺牲不是应该的吗?”女儿反问妈妈。
爸爸妈妈被她的纯真感动:“闺女,你做得对,不愧是我们的好女儿,我们支持你!”1988年,母亲亲自送女儿从新疆乘坐火车来无锡见张才荆。黎萍第一眼看到坐在轮椅上瘦弱的张才荆时,忍不住泪如雨下:“他把青春献给了祖国,我一定要守护这个英雄一生一世!”不久他们便结为伉俪。
左:高汉荣,中:张才荆,右:仇育富。
一场说走就走的“圆梦行动”
今年七月上旬,大丰区文明办道德模范工作室负责人、“中国好人” 何俊成组织退役老兵、“盐城好人” 高汉荣等志愿者,走访探望新丰镇、大中街道的伤残、重症老兵。在与张才荆的交谈中,高汉荣得知了英雄深藏多年的心愿。
“我陪你去!”沉默片刻后,高汉荣的话语掷地有声。这位退役老兵当即放下手头工作,开始筹备这场特殊的旅程。“大丰好人”仇育富得知后表示,愿意全程陪同,将一路的见闻向身边人做一个全方位的纪录。张才荆的女儿张黎、10岁的外孙戴明哲也决定随行,照顾老人的同时,也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出发前的十天里,五人组成的一支“圆梦”团队反复推敲行程方案,从衣食住行到转乘路线,从突发疾病预案到轮椅搬运细节,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细致入微。7月21日清晨,带着家乡亲友的嘱托,张才荆正式开启了南疆的“圆梦”之旅。
为革命烈士们献的花圈
千里奔赴处处都有感动
1.鲜花里的家国情怀
“这些鲜花一定要带到,这些花有家乡泥土的味道。”出发前,张才荆特意联系了大丰春萍花店。当店主吴春萍得知这些鲜花是英雄张才荆要带去广西烈士陵园祭奠烈士时,当即表示:“这花我免费送,你们去几千里外祭奠英雄,我也尽份力。”
340枝精心整理的鲜花被冰袋保鲜打包,随着张才荆一行踏上旅程。“每一朵花都是对他们的崇高敬意。”高汉荣说,这些鲜花不仅寄托着思念,更承载着家乡人民对英雄的敬意。
张才荆向每个烈士墓前摆放鲜花并敬礼
2.风雨中的接力奉献
7月22日,防城港市下起了瓢泼大雨。张才荆的老战友翁始宏早已安排好两辆车在车站等候。他们未曾耽搁,驱车来到防城北烈士陵园。防城北烈士陵园庄严肃穆,157级台阶蜿蜒向上,高高的碑塔左边是太阳,右边是月亮,喻意为烈士与日月同晖。正当大家为如何将张才荆送上台阶犯难时,翁始宏带来的两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主动上前:“我们来!”两个小伙子轮流背着张才荆往上走,高汉荣则扛着轮椅紧随其后。
“文拍拍”——六级伤残老兵文忠,尽管耳朵在战场上被炮弹所震致聋、右手伤残,还因中风导致右半身行动不便,但他却拖着这样的身躯抢在大家的前面向上攀爬,他在部队便是战地记者,这一次他要为战友记录千里祭奠的全过程。他左手举着相机,选择最好的角度在雨中记录下一段段珍贵的视频资料,雨水、汗水、泪水,每个人的衣衫都浸湿了,但没有人停下脚步。
烈士陵园,张才荆摇着轮椅走过每一座墓碑,仔细辨认着每一个名字。“他喜欢抽烟,给他点上一支。”“他最爱喝两口,咱们敬他一杯。” 他准确地说出每个战友的喜好,仿佛他们从未离开。女儿张黎、外孙戴明哲依次献花,外孙戴明哲在墓碑前行少先队礼,稚嫩的脸上写满庄重。
当走到滨海籍战友的墓碑前,张才荆久久伫立。“你牺牲前嘱咐我,一定要照顾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并且也送完了她最后一站,你放心吧。”他的眼中满是泪水。40多年来,张才荆始终践行着承诺,将战友的母亲当作亲生母亲照料,为老人养老送终,直到她86岁安详离世。
“今天我把我的外孙也带来了,革命自有后来人。”张才荆让外孙给烈士们敬礼、宣誓:“我要向英雄爷爷们学习,长大后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强国有我。”
7 月23日下午,张才荆一行来到祖国南大门、友谊关附近的凭祥匠止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1024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墓碑上,仿佛是英烈们温柔的回应。张才荆在陵园里待了很久,全然顾不上烈日下衣衫早已湿透。临别,他仍不住地回头,向战友告别,目光中满是不舍与眷恋:“我活下来了,而你们却回不去了,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我要为你们而幸福地活着。”
3.山水间的温暖传递
7月27日,“圆梦”之旅一行人来到广西贺州,看望张才荆的老战友林天云,他与分别46年的老战友紧紧相拥,两位老人泪流满面。“我以为这辈子见不到你了。”林天云抱着张才荆,声音颤抖。
当晚,两位老人同住一个房间,聊到深夜。从当年的战斗经历到如今的生活点滴,仿佛要把40多年的空白都填补回来。“我们班当时有十几个人,现在活着的就我们几个了。” 张才荆的话语里满是感慨。
酒店的大屏上“热烈欢迎来自江苏的一级伤残军人、中国式保尔张才荆光临贺州”的字幕让一行人满是温馨。28日,战友林天云带着这一行人来到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的姑婆山景区,受到了景区的优质服务和很好的人文关怀,景区安排了最佳导游、经验最丰富的观光车司机。仙姑瀑布是景区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地方,但是有200多米的上坡路和台阶需要走过才能到达。“我来背你!”张才荆的老战友林天云撸起袖子,尽管年近七旬,仍亲自背着老班长上山。
背到三分之一处,林天云已气喘吁吁。一对来自山西的年轻游客见状,主动上前:“大叔,能否让我来帮您背?”在他女朋友的鼓劲声中,小伙子稳稳地将张才荆一直背到瀑布下。在这里,他们一行人一边充分享受着负氧离子,一边听着美女导游的讲解。
下山时,他们又犯了难:这台阶这么陡,如何才能成功下山?景区知道了这件事,立刻安排两个年轻工作人员过来接英雄下山,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张才荆背下山坡,安全地坐上观光车。
高铁站工作人员主动为张才荆服务
“这一路遇到太多好人了。”高汉荣感慨道。从大丰到广西,高铁乘务员提前安排、调整合适座位,上海站工作人员全程贴心护送,这些温暖举动让整个行程都充满暖意。其中,戴立芳的出现更是给这段旅程增添了许多感动。戴立芳通过网络了解到张才荆的事迹后,主动联系上张才荆,约好在上海站见面,并执意要亲自送他们到上海南站转车。见面后,戴立芳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并陪同到达上海南站。因家中有事无法脱身,不能陪同张才荆完成整个行程,戴立芳脸上写满了遗憾。她拿出5000元钱想要资助这次行程,被张才荆婉谢。
这一路上点点滴滴的温暖汇聚成一股暖流,从广西到湖南,再到江西,自始自终陪伴着他们的“圆梦”之旅。
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背张才荆行走
文忠的付出同样让人动容。这位曾作为记者跟随部队的老兵,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但在这次旅程中,他始终拖着疲惫的身躯默默奉献。从衡东到衡阳,他毅然赶到广西南宋与张才荆一行会合,之后便一路陪同,记录下“圆梦”旅程中的每一个珍贵瞬间,还要熬夜编辑视频发布,他所发布的视频迅速传播到各地,使得这一行人无意间成了网络中的焦点,张才荆千里圆梦祭战友的行动受到无数人的点赞。
张才荆和战友文忠
四十六年的战友情深
此行除了圆梦祭奠战友外,张才荆一直有个计划,就是要到江西南昌去看望一个人。无论行程如何变化,南昌都将是他此次行程中的必去之地。
7月30日,江西南昌安义县。张才荆终于见到了老连长刘火金的遗孀陈志英。这位和共和国同年的老人脸上留下痕迹,却依稀能看出当年的轮廓,恍惚间竟与记忆中连长给他看过的老照片上年轻女孩的模样重叠。“嫂子,我来看您了。”握住老人的手,张才荆的眼泪夺眶而出。
张才荆和陈志英一家合影
当年,陈志英带着只有两岁和四岁的两个女儿去广西前线看望刘火金,短短20天的团聚后,谁知竟然是阴阳相隔。在陈志英带着两个女儿回到南昌后,刘火金便接到上前线的命令,他带着连队100多名战士奔赴战场,正是在此次战役中张才荆身负重伤,刘火金连长在战场上也不幸中弹负伤,4名伤员同时被送到医院抢救,其他3名战友都牺牲了,只有张才荆活了下来。每次张才荆谈到这一段经历时总是情不自禁地要流泪。这么多年,连长的遗孀终身未改嫁,一个人替英雄将两个女儿拉扯大,她的故事感动了整个连队,嫂子的称呼被活着的战友们一直叫到今天。
在安义烈士陵园,张才荆为老连长敬献花篮,轻抚墓碑上的名字:“连长,我来看你了,你放心,我会带着你们的重托好好地生活下去,我知道我的身后有你们注视的目光,我不会给军人抹黑。”
40多年的思念与愧疚,在这一刻化作无尽的泪水。
一家三代凭吊烈士。中为张才荆,左为女儿张黎,右为外孙戴明哲。
爱国情怀的代际传承
这趟行程,在无形中给张才荆的女儿、外孙和在场的所有人上了一堂特殊的爱国主义、国防教育课。外孙戴明哲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此次行程的深刻意义,但在一次次的祭扫中,在看到外祖父对战友的深情,爱国的种子已在他心中悄然萌芽。“长大了我也要像外祖父一样,保卫祖国。”孩子稚嫩的话语让人倍感欣慰。
从广西凭祥友谊关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张才荆每到一处,都在怀念当年的战斗故事。“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人珍惜当下,热爱祖国。
在每一个城市的站台前都有“军人依法优先”的提示,也让人感到这个社会对军人的尊重。他们所到之处,只要亮出伤残证,总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最优质的服务。在去往边境的途中遇到很多检查站点,检查人员听说这一行人是从江苏来到广西祭奠战友时,他们立即便会行军礼,让人无比感动。
7月31日,张才荆一行返回大丰。跨越4000多里的圆梦之旅画上句号,但这段旅程中凝聚的爱国情怀、战友情谊和人间大爱,已经在家乡大丰广为流传,许多热心人士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表达关心与问候,张才荆及同行人员对此满怀感激,这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也让这段圆梦之旅更添一份厚重的意义。
张才荆、黎萍的故事讲完,在座许多人已经泪流满面,大家不停地抽餐巾纸抹眼泪。张才荆满是歉意:“我不能再讲了,这些都过去了,不能让大家流泪吃不成饭。”协会执行秘书长严华清表示:“英雄的故事让人感动,英雄的精神令人佩服,大嫂为英雄奉献一辈子的精神,更让我们看到信仰的力量!”
陈福涛会长对英雄故事分享会的教育效果非常满意:“英雄张才荆这次去广西、湖南、江西,这不仅是一次圆梦,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英雄从未走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我们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
张才荆在“八一南昌起义”雕塑前
8月1日上午,陈福涛会长带领大丰餐饮行业协会班子成员看望了白驹镇唐西村抗美援朝伤残老兵陈忠明91岁的遗孀周桂英老人(左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