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环境低迷的当下,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餐饮行业——毕竟餐饮属于高频消费行业,一日三餐是刚需,即使在经济下行期,消费者仍要吃饭,容易形成稳定的客户群。此外,大家觉得入行餐饮,门坎低,不需要尖端的科技设备和高超的专业技术,资金回笼快,自己开店做老板,不需要看人脸色。餐饮业真的如想象中那般容易吗?近日,我们专访了大丰餐饮界的资深人士周春阳,听他讲述行业背后的真实故事。
“老餐饮人”的转型之路
周春阳,在大丰餐饮行业摸爬滚打23年,曾是盐城市首届“十大名厨”、江苏省餐饮行业“十大工匠”,如今转型为星厨万佳厨具仓储中心的总经理。从掌勺厨师到酒店管理,再到自立门户经营厨具,他经手过的厨具能堆满半个仓库,见证的餐饮兴衰更是一部鲜活的行业史。
餐饮业“三座大山”:房租、人工、食材
周春阳坦言,即便在行业鼎盛时期,餐饮人也背负着沉重压力:房租连年上涨,厨师工资居高不下,食材成本持续攀升。他坦言:“大丰的宴会型酒店日子好的只有少数几家,其余的经营压力都不小。社会餐饮里,一些老牌单品店(如知名龙虾馆)已成地标,后来者很难分一杯羹。反倒是用自家房产开夫妻店的,因省去房租和人工成本,存活率更高。”
消费降级,行业寒冬未过
疫情后,消费者的钱包捂得更紧了。“大家都有了危机意识,餐饮消费档次连年下降。”周春阳观察到,即便疫情结束,大丰餐饮市场仍未回暖。这种困境也催生了他的新业务——二手厨具回收。
2002年初到大丰时,周春阳还是一名厨师,后来师从陈福涛大师等前辈学习管理,带徒弟、开餐馆,见证了无数餐饮人的浮沉。“很多餐馆倒闭后,崭新厨具被当废品处理,太可惜;而新店主想省钱,却找不到靠谱的二手设备。”于是,他和朋友凑钱做起了厨具回收生意。
起初,他们靠厨师圈的人脉收购倒闭餐馆的锅灶、碗盘,清洗后转卖给新店。“那时八成是二手货,能帮创业者省不少钱。”2020年疫情期间,餐饮业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倒闭潮,另一边是有人想抄底开店。周春阳顺势成立星厨万佳厨具仓储中心,调整为新旧货搭配经营,“现在八成是新货,两成二手,满足不同需求。”
周春阳所得荣誉
踩坑实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厨具流转中,周春阳看遍了餐馆的生死。他提到一位城西的创业女性:“硬装才做三分之一,空调刚送到还没装,就突然不干了。”对方原以为租个门面、摆几张桌子就能开业,没想到排烟要过环保,门头装修要报备,还要过消防、卫生、市场监管等多重关。
更常见的是“开业即巅峰”的案例。有老板砸七八十万装修,开业靠亲朋好友捧场红火几天,随后客流断崖式下跌,“撑不到一个月就来卖设备,说‘能回一点是一点’。”最唏嘘的是一家店一年内换了四任老板,每位临走时都感叹:“早知这么难,绝不碰餐饮!”
给创业者的忠告:先打工,再开店
周春阳对餐饮新手直言:“别开店,真的。”他见过太多年轻人凭一腔热血冲进餐饮、烘焙或烧烤行业,以为“有手有闲钱就行”,却低估了人力、采购、水电等成本压力。现在开一家说得过去的餐馆,不算房租,光装修、买厨具、备食材就得大几十万或上百万,“现在竞争太激烈,老馆子靠回头客活着,新店没特色、没口碑,很难撑过半年。”
若非要尝试,他建议:“先去餐馆打半年工,从洗碗、端盘子做起,体验后厨的琐碎和算账的头痛。能熬下来,再考虑创业。”作为过来人,他经营的仓储中心能帮创业者降低成本,“新旧厨具都有,万一失败,损失也能小些。”
大丰餐饮业的烟火与门槛
在星厨万佳上千平方米的仓库里,灯光映照着堆积如山的厨具、餐具、电器和家具——有的崭新发亮,有的带着使用痕迹。它们见证着无数餐馆的开张与倒闭,也折射出餐饮行业最真实的一面:看似烟火气十足,实则步步是坑。对跃跃欲试的新手而言,倾听过来人的经验,或许是避坑的第一步。
仓储中心内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