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车间的同事老王回大丰老家出人情三天,刚回来就跟我们说起他老家的一个大新闻,他们村里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电工的老人死了,留下100多万元存款给儿子。老王说,他只是村里的一个电工,此外就跟周围农民一样种一点田,没做过生意,没开过店,死后居然留下这么一笔巨款,那么巨款从何而来?当然是不义之财。想当初他看到哪家结婚、办满月酒、贺寿操办这些大事不请他喝酒,就直接拉电,用现在的话叫吃相很难看,害得老百姓没有一个不屈服。老电工太聪明了,什么巧都要讨,村民知道他的为人都敬而远之。这个村的电费永远是一笔糊涂账,后来他被镇用电站开除了。现在老电工活到七八十岁死亡,留下一笔巨款,周围老百姓对他留巨款给后代羡慕不已,似乎也算是一个人生“圆满”的结局。同事们听老王说起这个老电工的故事,也都赞叹“真牛B!”
老王和其他同事的观点,我是不认同的。我没打听老王是大丰哪个乡镇的,如果老王说的是事实,那么这个死去的老人作为基层电工,巧妙利用了乡村社会对电力资源的绝对依赖,将公共服务职能异化为私人权力工具。这种现象折射出权力监管缺失时,最微小的职权都可能成为作恶的温床。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基层治理的漏洞。
村民们嘴上骂着“吃相难看”、“不义之财”,眼睛却盯着他存折上的数字眼红,本质上是对弱肉强食法则的隐性妥协,这是扭曲的价值观。老电工的“成功”暗合了传统中的“留万贯家产给儿孙”,即便手段卑劣,但结果符合乡土社会对“有本事”的原始定义。村民们对贪腐的暧昧态度,实则是基层治理失效的民间投影。当国家电网的基层岗位变成“电霸”,当公共服务沦为私人寻租工具,这种系统性漏洞反而催生了畸形的民间认知:把钻制度空子视为“聪明”,将公权私用看作“能耐”。那些被迫请客送礼的村民,在酒桌上吹捧老电工时,或许正悄悄把子女送进城市,这就是本质上对乡土价值体系的否定。那存在银行的百万存款,正在制造更深的社会裂痕。当村民也教导孩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时,实际上是在传播腐败病毒。这种扭曲的榜样力量,比直接的经济损失更具破坏性。
这或许是整个社会免疫系统的报警。当“笑贫不笑娼”成为潜规则,当制度漏洞变成财富密码,这种集体价值取向的癌变,远比某个恶人的得势更值得警惕。老电工的“圆满结局”不过是时代病灶的溃疡面,而那些表面膜拜他的村民,或许教会下一代的,将是一个没有底线的新丛林。
农村电工如此,水工、村干部,这样不顾吃相、吸村民的血汗,捞好处得实惠的聪明人大有人在。相关主管部门或许可开通“扫码匿名举报”通道,举报信息直达区或市纪委监委大数据中心,举报人可通过随机生成的数字代号查询处理进展,消除打击报复顾虑。对已死亡腐败分子,彻查其配偶、子女、孙辈的财产来源,对无法说明合法来源的灰色资产,可按这样的比例处置:举报者得20%,其余的80%划归国库,或者划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这样鼓励村民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对其上级管理者,进行一定比例的惩处,倒逼管理者从一开始加大管理惩处力度,而不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蛇鼠一窝。如果能这样操作,会让基层贪腐分子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的,让他们的子女也生活在社会舆论压力下,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个村民会举报,也不知道哪一天纪委会下去调查、没收他们的灰色资产。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网友们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能人”,对这样的人你觉得用什么方法对治?
(图片为AI制作。网友声音,不代表平台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