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与匠心共舞——非遗文化在金墩幼儿园“生根发芽”


妈妈快看!我用糖画出了一只小蝴蝶!”513日下午,盐城市大丰区金墩幼儿园的操场上欢声笑语不断。一场以非遗润童心·文化共传承为主题的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在这里火热开展。麦秆画、纸伞彩绘、糖画、漆扇等非遗技艺轮番登场,幼儿园的萌娃们化身小小非遗传承人,与家长、金墩小学的哥哥姐姐们一同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感受匠心之美。  

孩子们,这些手艺不仅是老物件,更是祖辈智慧的结晶。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小手传递文化的力量!活动伊始,金墩幼儿园园长秦承志的致辞点燃了全场热情。作为活动的重头戏,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生们带着精心准备的非遗项目走进校园,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麦秆也能作画?在幼儿园小班的小雨眼中,展台上金灿灿的麦秆画仿佛带着田野的气息。这是《白蛇传》里白娘子撑的伞吗?面对绘有水墨山水的油纸伞,大班孩子的好奇心被彻底唤醒。幼专学生边演示油纸伞边讲解:古人用桐油浸泡伞面,这样既防水又耐用。”   

  “我要小兔子!”“我要火箭!糖画摊位前排起长队。金墩幼儿园的老师手腕轻转,琥珀色的糖浆流淌成栩栩如生的造型,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呼。许多同学也跃跃欲试,亲手完成的作品虽略显笨拙,却满载欢声笑语。  

另一边,漆扇制作区宛如调色盘被打翻。孩子们将空白扇面轻轻浸入彩色大漆,提拉间形成独一无二的纹理。快看!我的扇子像晚霞!”“我的像海底世界!幼儿园王文彬老师趁机科普:古人就是用这样的技艺装点生活呢。大班的同学小轩骄傲地展示作品:我要把这把扇子送给奶奶,她一定没见过这么美的非遗!”  

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碰撞出奇妙火花幼儿园孩子用天马行空的创意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小学生们化身小作者制作简单的作品,大学生志愿者则通过童言童语讲解非遗历史。家长王先生表示:这种跨年龄段的互动,让文化传承变得更有温度。”  

盐城幼专带队教师透露,此次展示的非遗项目均经过教学化改造金墩幼儿园秦园长也表示,未来会将非遗元素融入日常课程:让孩子在玩颜料、做手工时,自然感知传统文化。”  

夕阳西下,活动在孩子们依依不舍中落幕。握糖画的手粘乎乎的,漆扇在微风中轻摇……这些鲜活的体验,正如园长秦承志所言:今天我们种下的不只是技艺,更是文化自信的种子。当孩子们长大后回忆起这个下午,他们会懂得——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可以触摸、创造、共享的生活之美。”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