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为啥受欢迎

\
网络图片

  近些年我很少看电影。围绕旋律创作的故事太虚,脱离历史编造的神剧太滥,没必要去浪费时间。最近根据严歌苓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好评颇多,在孩子的一再鼓动下我去看了,感觉还真的不错,影片对人生的描述很真实,对老龄人有回味意义,对年轻人有借鉴作用。

  纯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那代青年确实很纯真,不但学雷锋做好事,还勇斗私字一闪念,总认为这样做了,一定得到领导赏识同事认可,将来会政治进步前程辉煌。《芳华》告诉人们,其实像刘峰那样的“活雷锋”,没几个人真的赏识,更多的人在把他当作傻冒、冤大头,上大街逮猪子这类没人愿意干的事正好叫他去做。学雷锋的翻版是提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离我们最靠近的杰出青年当数江歌了,见难而上挺身而出保护朋友。江歌获得的赞扬声不少,愿意以她为榜样的却不多。

  世故。经历过纯真,有了社会阅历之后,人会变得世故起来。影片《芳华》中的独唱歌手林丁丁,亮丽可人激情四射,对刘峰的触摸并未拒绝,但她更在乎名誉,关键时刻不惜歪曲真相,把一切责任推给刘峰,文工团解散后她贪慕虚荣,嫁给了一个毫无感情可言的澳洲华侨。高干女儿郝淑雯,平日里并不在意文工团小号手陈灿,但得知陈灿之父是军区副司令后,果断选择了陈灿,而原本喜欢萧穗子的陈灿,最终也选择了门当户对的郝淑雯。由纯真变世故,是当时和当今社会现实的折射。

\
网络图片

  骄傲。不少年轻人喜欢把青春当资本飘飘然,林丁丁那样的部队文工团演员,更是拽得要命。联系实际看看我们的博客队伍,也有这种现象。博客不同于微信,是需要沉下心来才能写好文章的,因此它几乎以中老年人为主打,四十岁以下的人极少,于是有的“年轻人”即便标点符号还没学会用准,拍的照片更像遭地震似的东倒西歪,但每有新文发出,都有若干人前来捧场,甚至文不对题也有人帮其搬上纸媒,这一来忘乎所以骄傲得找不着北了,偶遇读者真心诚意提点意见,他们根本不理会。

  现实。光环终有褪色时,刘峰那样的“活雷锋”、战斗英雄,最后也不得不为生计外出打工,连老婆都被人拐走了。青春不会永驻,那个漂亮的林丁丁,二十年后变成一介肥婆,这时恐怕叫刘峰用假肢手去触摸她一下都未必情愿。有的年轻人好像不知自已会变老,总把容颜作为轻视别人的资本。他们最好去看看曾经的央视一姐倪某现在何等尊容。赵本山早年在春晚小品中曾坦言倪某是他的梦中情人,当时在场的倪某笑了,笑得很自信。如今本山大叔虽更老了,但估计不会再拿她说事。

  真情。电影《芳华》中的刘峰是个实诚人,当乡下妹子何小萍在文工团里饱受他人欺凌时,刘峰始终默默地支持她关心她。何小萍有品,她懂得珍惜这份感情,在刘峰受处分从文工团发配到伐木连时,何小萍深情地把他送到营房大门口。这种发自內心的感情是纯洁的、真挚的,所以当几十年后刘峰失去家庭、失去健康被迫流落到海南打工时,一直单身的何小萍来到他身边,表白了深藏的爱意,这是感情的自然升华,他俩最后相携走向晚年。我觉得,刘峰与何小萍的关系是这部电影中的最好亮点。

\
网络图片

  对电影《芳华》的评价,虽持有不少争议,但我觉得,它很真实,揭示了人生真谛,总体而言还不失为一部好影片。总结我的观感印象,似乎可用这么几句话概括:人之初,性纯真。遇现实,变世故。须懂得:芳华终究会逝去,逞能骄傲是幼稚。人生风雨事无常,唯有情义留心底。

  有报道说,《芳华》上演后,媒体曾釆访过美藉华人作家严歌苓。她说,剧中故事其实是她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她就是那个部队文工团演员、后来的战地记者“萧穗子”,故事中的人物也都有生活中的原型。因此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不是正能量、是不是给时代抺了黑的争议当可休矣,作家尊重事实、秉笔书写历史,人民群众喜欢看这种反映社会历史状况的作品,这就足够了。 

\
 本文被新浪网选用在博客首页“娱乐”版头条  2017.12.28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