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成道日:刘庄净土院和紫云山

\

刘庄净土院前斗香如林。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昨天是农历的六月十九,相传这一天是观音大士成道纪念日。俗话说,“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男戴观音女戴佛”,说的都是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并于隋、唐两代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之后,弥勒佛和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信仰的盛况。其中,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日,观音的香火尤为旺盛,虔诚的香客远从百里之外、近从十里八乡赶来进香、跪拜、祈祷,以求福禄寿财。我市净土院、紫云山等佛教场所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香客进香高峰。
  在刘庄净土院,凌晨时分就有许多香客进院烧“头香”,到凌晨2时香客一度达到上千名。沿袭七八十年前高鹤年居士赈粥的传统,每年佛教重要节日,净土院都会为进香的香客免费提供斋饭,昨天的斋饭早晨是面条,中午是豆腐、百页、茶干、蔬菜和银耳。到上午9时,净土院前来进香的香客达到数千人。大量香客涌进刘庄也带动了刘庄当地的经济,在寺院沿街,卖香、卖面条的店铺个个生意兴隆。
  在净土院旧址,也有许多香客赶到进香。居士缪海、杨宗英等和众香客为观音举行了隆重的上贡仪式。中午时候,所有驻留的香客和所有义工一起共进斋饭。
  在刘庄中学校园内的紫云山上,前天(农历六月十八日)下午到夜里就有许多香客烧“夜香”,到今天上午达到顶峰。紫云山寺院去年刚刚复建,上世纪毁于战争和内乱。曾经是我市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场所,在苏北也名声显赫。常年在紫云山做义工的王生道老两口,为了接待香客,从六月十八夜一直忙到昨天下午才能歇下来。
  以下是香客旺盛的一些画面。

\

刘庄净土院前卖斗香的、进香的把院前小路挤得满满的。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
\
刘庄净土院前卖斗香的、进香的把院前小路挤得满满的。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
\
\
\

七八十年前,居士高鹤年坚持在刘庄净土院(贞节院)赈粥救助难民。如今条件好了,大家都不在乎免费吃一碗面,但到净土院吃一碗素面这种形式还是流传了下来。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


\
\
\
\
到净土院进香、祈祷的香客络绎不绝。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

  高鹤年故居位于净土院西南角,到高鹤年故居祭拜高鹤年的香客也有许多。高鹤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慈善家、旅行家,其事迹见本站相关报道。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链接:
读高鹤年居士《名山游访记》有感
大丰名人当以高鹤年为尊
大丰名人高鹤年





 

\

刘庄净土院(贞节院)旧址也香火旺盛。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

\

刘庄净土院(贞节院)旧址位于现净土院北侧约300米处,院内树木参天。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

\
\
居士缪海、杨宗英和众香客为观音上贡。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
\

净土院留所有义工和香客吃斋饭。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

去年复建的刘庄紫云山。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
\

刘庄紫云山内斗香如林,山上为了供香客进斗香,还专门做了固定用的铁架。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

紫云山大殿内供奉的除了佛祖、观音外,还供奉三清大帝(道教)。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刘庄紫云山。可惜毁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土改运动。 摄影:大丰之声 一言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