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回想·神奇的小镇


  刘庄是个古老的集镇,庙也多,桥也多,究竟有多少庙、多少桥,我能数出来的庙就有:东获庙、关帝庙、三贤词、魁星楼、文昌宫、土地庙两个、南寺庙、贞节院、清水庵、玉水观、火星庙、报恩庵、尼姑庙、财神庙、北寺庙、都天庙、天庙、东尼姑庙、土地尖(河南)实际叫凤凰尖。刘庄街上的桥有:福寿山桥、土地桥、使益桥、孔圣桥、石桥、中心桥、玉带桥(张麻子桥)、太平桥,王家桥、寺桥北边还有个牛桥。

  集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家就住在这个镇上的中桥街。我家门前是一条狭窄的街道,约有三米多宽,别看街不大,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川流不息,一派繁华的景象。街道是青砖铺成的路面,中桥街还有河栅街的两旁都是各式店铺,每天拥挤的人们和吵杂的叫卖声一直伴到日落西山。街旁有一条小河,上面架有几座小木桥,桥下有好多小船,行走河西是西街,它是半边街,因街道狭窄河边上砌不了房子。所以,就形成半边街,虽然是半边街但也热闹。另外还有一条东大街,东大街店铺很少,一般是住家,大多数是老爷们的,在这条街上,这些老爷家门口都有黑漆大门,门坎也很高,门前有一对小石头狮子,也有的人家门两旁立有长方形的石板,这些人家门里有院落,有高大的房子。刘庄这三条街差不多长,是平行的,是主街道。但除了这三条街河西北半部还有西大街,也是很热闹的。另外,还有东西小街,由于紫云山的香火兴旺,刘庄镇内茶馆顾客盈门。茶食店、饭店、旱烟店、理发店、豆腐店、烧饼店、杂货店、爆竹店、浴室、油坊、粉坊、糟坊、竹厂、铁匠店几十家,街头巷尾有各种摊点。河西姚达记香坊生意做得十分红火,供不应求,香店共有五家。家家生意兴隆,锡箔爆竹店生意也很好,商业手工业还有服务行业都有很大发展,刘庄镇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这是刘庄人的骄傲。

 

  我们小时候就盼望过年,一到腊月,我们就用倒计时计算,恨不得节日早日到。但是过年之前是很忙的,首先要做好过年的准备,大人们忙购年货,妈妈和姐姐还忙做每个人的新衣服、新鞋子,还要做大饼、蒸年糕等忙个不停,我们也有事做,擦香炉烛台,擦柜上所有的铜装饰和家里所有的铜锡器,我们也帮大人打扫除,跑到家中真是一派富丽堂皇的气象。我们不感到累相反高兴。到了三十晚上也就是除夕的晚上,母亲就忙烧菜,父亲就忙贴对联,敬菩萨,家神柜上有各种供果,有碧绿的柏枝上按有红枣粟子,有染红的花生、染绿了的白果等,然后将柏枝插到装糯米饭的陈饭碗上,饭碗上还贴有“聚宝盆”三个字,另外还买来节节高(节节高是用彩色纸和金纸用刻刀刻成的各种吉祥的图案贴到芦柴棒上,一根芦柴从上到下贴满),也放到柜台上,真好看,父亲点燃两个红灯笼挂到天井铅丝的两个钩子上,听说这两个灯笼是我和弟弟小时候发天喉允下来为我和弟弟消灾降福的,今后不要有任何灾难,一直点到十六夜或二月二,然后就化去这两个灯笼,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反正每年都要买两个红灯笼,叫天灯,父亲烧香以后合家人就开始吃守岁酒,饭桌上有许多好吃的菜,我们互相敬酒,吃得很开心,吃完晚饭要玩一会儿才睡觉。而大人们则要守岁到半夜。第二天起床每人都会发现枕边有糖果和压岁钱,我们吃了糖果才能开口讲话,第一声总是恭喜父母身体健康,然后恭喜姐姐弟弟新年好。早上我们吃了汤园就到姨娘家拜年,先是吃糖果,后拿红包,然后就逛大街。这时街上很热闹,有跳财神的、有舞狮子、舞龙灯的、有麒麟送子的,有烧桂香的和烧磕头香的。烧桂香者,上身赤膊,下着红裤,脚穿草鞋,头扎黄元,背上刺满红绿丝线的绣花银针,双臂手撑红漆小棍,手腕勾着银针,银钩下挂着小香炉烧着贡香;烧磕头香者,身穿新衣,手捧香炉,三步一拜,磕到庙前。有一人装着马的模样,人称“马匹”,他赤着上身,头扎黑包,再加红带黄元,用一根铅笔粗的铁棒从左嘴巴穿过右嘴巴,手上拖着一根铁鞭子,如果街上有穿孝服或有月经的妇女,他就觉得咀巴疼,就在街上狂奔,追赶那两种人打。

 

  我们要去紫云山非从山巷走过,过年这天山巷里的人特别多,两旁乞丐有没腿的,有断膀的,他们都是来乞讨的,还有许多卖香的,根本就走不前去,好不容易我们走到山桥,我们站到山桥上就看到山门,山门是向石门额,镌有“紫云禅林”四个斗大的金字,两尊石狮威严屹立。山门两旁有赌博的、相命卜卦的、有看洋画的、有卖艺的、有卖纸风车的、有卖泥娃娃的、有捏干面人的,应有尽有,我们进了山门就看到大天井的香火灰堆成山,香味很浓,越过大天井,绕过塔式香库,再登九级台阶就到紫云山正殿,亦称三官宝殿,正殿48间,供奉元帝、武帝、文帝三官大帝,泥塑木雕,金心银胆,一丈多高,气势磅礴,雷公、电母、风婆、雨司等十二尊神像分列两旁,彩色装塑木雕,神采奕奕,威武雄壮。东侧是念佛堂,一共三进。内有海岛、龙宫、水洞、千华台、藏经楼、阅经室,分别塑有18罗汉、24诸天、60甲子等各种佛像100多尊,或仰或卧或坐或立或喜或悲或笑或哭,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阅经楼内木鱼声、诵经声不绝于耳。西侧是水月庵,一共四进。除供奉一些佛像外,从角门进去,曲径通幽,就到了“听秋阁”,登上“听秋阁”看到串畅河水奔腾不息,岸边杨柳依依,秋风阵阵,荷香扑鼻,使你在这佛家圣地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春节这天,庙内钟鼓齐鸣,山门大开,香客摩肩接踵,红男绿女游乐其间,三教九流纷至沓来,围观百姓人山人海,与之同时,刘庄镇内车马舟楫络绎不绝,多少善男信女北从山东、南自江南,日夜兼程,千里跋涉,前来烧香拜佛。刘庄紫云山成为香火鼎盛的佛家圣地。

 

  除春节过年外,一年当中还有好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它的风俗习惯,从正月开始(春节不在其内)。

  正月十五(即正月半)叫“元霄节”。刘庄镇上举行灯会,称为“闹元霄”。

  正月十六(即十六夜)乡间扎草把燃烧,四周火光独天,叫舞火把,坐在街上有田的老板就用蒲包装石灰用秤勾着,拿在手上,从水马头下一直在地上印到家里,每个角落被印到的地面都留下园的白痕,表示从水码头上扛巴斗到家的每个角落都有粮褶子,今年丰收再望。

  二月二家家带女儿,不带女儿这家穷。

  “清明”家家祭祖先,供饭菜,烧纸钱,到墓前烧钱化纸,我们踩出时还折扬柳花带在头上,男孩子在田岸上放风筝。

  立夏人人吃鸡蛋,吃了鸡蛋不瘦夏。不少人还称体重。

  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要挂钟馗(判官)像,门上挂菖蒲海艾以避邪,儿童手腕上扣红绿丝线,说是长命线,胸前戴香袋子,有的还在胸前挂荷花莲子藕和抱抱佬,这些都是用好看的布手工做成的,也用黄布做成老虎别在小孩的肩膀上,这天我们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胸前挂这些玩意总觉得自己好美,近午时用菖蒲艾水洒在家里每个角落消灭五毒(蛇、蜈蚣、蟾蜍、壁虎、蜘蛛),午餐时喝雄黄酒,用雄黄在小孩额头上写“王”字,表示避邪。这天,我们还要吃芦柴叶包的粽子,家家吃粽子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六月初六吃炒面(焦月,炒熟的糯米粉),有这种说法,六月六,吃口焦月养口肉。

 

  七月半家家祭祖烧纸帛,并于夜晚在路边烧纸,放河灯(点上腊烛插在木块上在河里飘浮)赈孤魂野鬼,俗谓“斋孤”,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做烂泥灯,用泥和水拌成泥团,用手捏成笑佛、捏成泥龙、捏成泥马、泥鸡等,在它们身体凹的部位按上半个蛤蜊壳倒上香油放上灯草用火点燃成了许许多多的蛤蜊油灯,各放在自家门口,让来来往往的行人观看。

  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早上吃面条或吃小园子,中秋节前两天,我们就做好敬月婆婆的准备,到处找植物野果称叫找小盘子,在茅草里面找到了茅萝就用它来做红嘴绿鹦哥,找到了鸡头就用它来做刺鱼,找到了玉簪花就用它来做仙鹤,找来萝卜就染成黑色做老鼠,用一小团白棉花就做成兔子望月,我们还找些野藕野菱之类的,以上都是经过我们加工制作而成各种小动物和飞禽。用盘子装就叫小盘子。晚上,我们吃了团园酒以后就将堂屋里的两张大桌子抬到外边天井,东西并排放着,将家神柜上的香炉烛台拿来放到大桌的最西头接着就将家里准备好的月饼,冷锅饼,藕菱角、豆角、芋头子、花生等都搬到桌子上来,然后就放上我们找来的小盘子,父亲烧香敬月亮,然后边吃月饼和水果边听大人讲月婆婆的故事。这天,天空的月亮特别园特别亮,也特别大。我们敬月亮以后又到邻居家看小盘子,看的人家小盘子只放一桌,还有的人家放三桌,我家不多不少放了两桌。

  九月初九重阳节,有重九登高的说法,这天早上人人要吃重阳糕,所以家家早上买插有红绿小旗的小方糕敬菩萨。

  十月朝即十月初一,这天吃赤豆米饭,吃红豆饭“送红豆苍蝇”。

  小冬、大冬、冬至日叫“大冬”,前一天叫“小冬”,小冬家家烧纸祭祖。

  大冬家家吃园子或面条或饼,中午聚餐,有“大冬大似年,小冬不值钱”的说法。

  腊八。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煮腊八粥,富家粥内放莲子、白果、蜜枣、苡仁、百合等;贫者粥内有青菜、胡萝卜、赤豆之类。

  送灶接灶。农历腊月二十四日送灶。送灶时,灶上放纸马,将灶神牌放在纸马上焚化,口祷灶神“上天言好事”。二十五日家家刷尘,干干净净过新年,二十六日辞年,用猪头三牲谢神。二十八日辞仙,这天也烧钱化纸供饭菜,口祷谢祖先。腊月三十除夕,接灶神“下界保平安”装陈饭盆,盆上贴“聚宝盆”三个字。饭上插陈饭旗子,按上红枣、白果(五色果子)门上贴春联,喝守岁酒,吃团圆饭,放鞭炮。长辈分给晚辈“压岁钱”。欢欢喜喜辞旧岁,迎新春。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