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都是泪:大丰一位母亲与女儿弱视的五年抗战……

图片

我的女儿彤彤,是我们家的二宝,今年12岁,上五年级。这些年来,最让我揪心的,就是她的眼睛。

彤彤还在沈灶上幼儿园时,一次体检,查出她弱视、远视加散光。幼儿园建议我们去专科医院复查,我先带她去朋友在大丰开的眼镜店检查,结果也一样。朋友推荐了邻县一家据说矫正弱视效果最好的眼科医院,我立刻带着彤彤赶了过去。

那是春天,正值疫情。可医院要求孩子必须吃住在那里做矫正。我们实在抽不出身陪护,只好又把她带回家。

第二年春天,彤彤上幼儿园大班的第二个月,我们终于下定决心,住到了那家眼科医院所在的乡镇。幸好幼儿园不教文化课,耽误几个月也不影响学习。

等彤彤上了幸福路小学一年级,我的“双城记”就开始了。每个周六日,我都带着她赶往邻县,住宾馆,送她去医院矫正。一放暑假,我就大包小包,拉着大女儿和彤彤,在医院附近租房子住下。大女儿视力很好,不用我操心,我的全部精力都扑在彤彤的视力矫正上。

在那家眼科医院矫正一年多,效果是有的,但代价太大了。大丰离那里太远,耗费了我无数时间和精力。孩子上小学后,学业压力来了,我们没法天天带她去。可矫正一天都不能停,一天两次,按次收费。如果连续矫正,一个月就要5980元。我们只能周末和寒暑假去,但算上房租、给孩子配的眼镜(一副就要3000多)、吃喝用度,前前后后花了七八万。

后来疫情反复,学校停课。我们听说大丰本地也有矫正机构,用的是熏蒸、吃保健品的方法,又在那里做了一年多。花费两万多,效果却微乎其微。

三年下来,为彤彤的眼睛我们已经花了十多万,我身心俱疲。最让我心痛的是,女儿的视力极其不稳定。她有时连视力表最上面那个最大的“E”都看不清,恨不得站到跟前才能看到。在眼科医院矫正后,好不容易提升到0.4,可一停止训练,视力就立刻下滑。

图片

转机出现在2023年2月7日,春节后,彤彤上三年级的下学期。我从朋友那里得知,大丰实小北侧有家“海琴护眼中心”也做视力矫正。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去尝试。

初次“海琴护眼”检测,彤彤的右眼正常,但左眼裸眼视力只有0.3,甚至只在0.25徘徊。在这里矫正两年多,她的左眼视力稳定达到了0.6,连0.8那一行也能看清一两个了。我的大女儿在“海琴护眼”检测,发现眼睛有近视的趋势,我及时请“海琴护眼”干预,现在大女儿视力非常好,基本排除了日后近视的可能。

“海琴护眼”的江总后来告诉我,彤彤其实错过了3-6岁的最佳矫正期,她是7岁才开始矫正的,加上之前没能持续训练,效果自然难巩固。她说,弱视一定要早发现、早矫正,有的孩子3岁就来,坚持到13岁眼球定型,基本都能避免弱视。我知道得太晚了,但如今左眼能稳定在0.6-0.8,我已经非常知足。

图片

孩子请“海琴护眼”及时干预效果明显

“海琴护眼”,费用比以前少了很多,方法也更让我安心——主要通过物理手段矫正,不需要熏蒸或吃保健品。这里按年收费,说好多少就多少,中途没有任何额外费用。工作人员很负责,针对彤彤的弱视、远视和散光,制定了不同的矫正方案,一对一地为她服务。

回首这5年,那十万多元不只花在了检查、仪器和药费上,更花在了一位母亲不甘、不弃、不停追寻的路上。我曾精疲力竭,曾满怀希望又跌落谷底,但最终,我用自己的坚持,为女儿换来了一个更清晰的未来。

阅读数: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