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惊现一张存了30年的定期存单,年利率高得离谱,达到10.2%!

图片

阿霞“存”了30年的存单

  昨天上午,昔日邮电系统的老同事发来一张储户阿霞的存单,300元,1996年2月27日存入的,存三年,还有3个月就30年了,当时年利率10.2%。上面有我盖的日戳,有复核员茅同事盖的名章。那个时候我刚结婚不久,我母亲还健在,同事茅也风华正茂。现在,我母亲早已离去,我也开始衰老,茅同事早已因为车祸被疾病折磨了二十来年,真正物是人非啊。

  老同事问我储户阿霞的情况,我对她有印象呢,告诉了同事。估计这是阿霞保存在家里,时间一长自己都忘记了。现在突然发现,就到邮局窗口询问的。同事告诉我,现在窗口柜员都没有这张存单年代长,不会算这个特殊存单的利息了,我说这很简单啊,手工算利息,根据当年的储蓄政策,看过期部分的利息是按什么标准执行即可。同事说,现在窗口的营业员都是用电脑工作,没人会手工算利率了。我恍然大悟:“他们都没有经历过手工算利息的时代。”

  这个发现让我怔住了。

  社会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越来越依赖电脑、AI。可是,如果有一天这些高科技突然消失,我们还能生存吗?

图片

90年代我在大桥邮电支局和同事们的合影

  这让我想起2009年。盐城蟒蛇河被河边一化工厂污染,全市饮用水源中断。超市里的纯净水、矿泉水被抢购一空,“盐城水贵”成了那些天的真实写照。我在邮政局问年轻员工:“如果把你丢在没水没电的环境里,你能生存吗?”

  “我肯定不能!没电的话,电饭煲都没法用,饭都吃不上。”

  “其实不难,”我说,“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没电可以烧土灶,没自来水可以到河里打水。但你们没有经历过这种日子,不懂也是正常的。”

  几年前,我在兴化的博爱梨园,就体验过一段没水没电的了“原始生活”,到河里打水,烧灶做饭做菜,看得城里的朋友羡慕不已,毕竟这种生活离我们很远了。

  日子过得太快,变化来得太猛。我们享受所谓的先进生活太久了,久到已经忘记了苦日子该怎么过。

  忽然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斯拉夫人。他们过惯了好日子,当北约炸毁水塔,所有抽水马桶无法使用时,居民们立即不干了,很快就把总统交了出去。看,好日子过惯了,苦日子一天都熬不住。

  这让我脊背发凉。如果战争来临?如果地震、飓风等灾难降临,切断所有现代供给,我们能在自然状态下生存下去吗?说实话,有点悬。

  那张存单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当生活的一切都交由机器打理,当我们的双手不再熟悉泥土和柴火,当清泉必须装在瓶子里才敢饮用——我们是否已在舒适中,把自己活成了最脆弱的物种?

  我们离土地越来越远,离计算机程序越来越近;我们不再记得如何辨认野菜野果,却精通各种App的推送机制。这是一种危险的割裂——当生活的全部智慧都浓缩于一块能随时黑屏的玻璃,我们的脆弱,其实远超自己想象。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舒适,却未曾察觉,这种舒适正温柔地剥夺着我们应对变故的勇气与能力。

  那张即将30年的存单肯定会成为一个传奇,可我们“存”在身体里的古老生存技能,是否早已被我们“提前支取”,挥霍一空?若真有一天,战争或天灾让所有精密系统瘫痪,我们是否只能捧着满格的手机,在黑暗中期盼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指令?

  老存单终会兑现,但有些东西,一旦失去,或许就再也无法赎回。这份警醒,远比任何利息都更为珍贵。真正的生存智慧,从来不是知道如何依赖系统,而是懂得在系统失效时,依然能挺直腰杆,与这片土地重新对话。

阅读数: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