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刘根和和老伴王桂红
命运的重击:失声与赤贫
九年前,喉癌手术不仅夺走了66岁刘根和的声音,也耗尽了他一生辛苦积攒的十几万元。这位家住大丰区三龙镇前进村一组的老人,自此成为一级言语残疾人。26年前,他与丧偶的王桂红组建家庭,2012年他们拆迁搬到丰裕小区五楼一套安置房内。因手术失声,他常被误认为是聋哑人,尽管他听力无损,还能提笔写字。世人的误解与冷漠,曾一度让他对人生陷入深深的绝望。

希望的微光:义工与恩师
转机出现在2020年4月。大丰区义工联请来了时任幸福路小学主任的季芸老师(现为斗龙小学校长),指导刘根和学习一种无需声带、依靠食道发声的技巧。从小学一年级的字母开始,到字、词、句、段,季芸教得无比耐心,刘根和学得全神贯注。近一年时光流转,老人终于基本掌握了用食管说话的技能,重新获得了与人沟通的桥梁。

刘根和家像一个垃圾场,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也正是在义工们的回访中,那间住了近十年、触目惊心的毛坯房才被更多人看见:卫生间与厨房无门,生活毫无隐私,油烟弥漫全屋,没有水池,没有抽油烟机……这个依靠低保维持的家,让所有到访者唏嘘不已。2020年下半年,义工联正式将刘根和纳入“搭把手行动”的关注对象。

刘根和抱住练涛师傅,一堆感恩的话儿说不出口
人间的天使:水电师傅的大爱
今年春天,水电师傅练涛听闻了刘根和家的情况,看到十多年毛坯房依旧如初,他主动向义工联提出,要带着他的爱心团队捐款并亲自施工,只为改善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从四月起,练涛便约上已独当一面的徒弟吉虎,和顾爱军师傅带着材料与工具上门。他们从做防水、设计管道开始,一步步浇筑地面,安装设备,添置洗衣机、抽油烟机、电热水器。义工曾珍为刘根和捐赠了一台方太燃气热水器。为确保质量,他们严格按工序施工,前一道工序未完,绝不进行下一道。义工们去帮忙,发现几位师傅既是大工又是小工,甚至吉虎的父亲、当地有名的瓦匠师傅吉恒兵也赶来助阵。中途有几次练涛带师傅们来,因老刘不在家只好作罢。直到9月18日,新洗衣机安装到位,这项充满爱的工程才圆满竣工。

每一次施工,师傅们都汗流浃背,义工们也尽己所能做小工服务,从无一人叫苦喊累。刘根和看在眼里,感激在心,只能一次次竖起大拇指感谢。当练涛安装好卫生间和厨房推拉门,完成所有收尾工作准备离开时,老人紧紧握住他的手,感动得泪如雨下,所有谢意都融在了那无声的颤抖中。

在大医院动辄数万元的费用,掏空了刘根和的口袋
灭顶的灾难:病魔再临
然而,命运的残酷超乎想象。今年6月,刘根和突感牙痛,拖延一个多月后,经大丰人民医院转至南京市口腔医院,被确诊为左下颌骨放射性骨髓炎和咽喉恶性肿瘤(术后)。7月4日,他经历了“全麻下行+重建钛板内固定术+牙拔除术”的大手术。26天后,因植入物感染和颌骨骨髓炎再次住院。最终,因无力承担380元/天的护工费用,他转回大丰人民医院治疗。
前后三个月,医疗总费用高达9万7千余元(绝大部分都是在南京医院支出),尽管有报销,个人仍需承担3万2千多元。这笔巨款,不仅吞噬了刘根和省吃俭用攒下的所有低保积蓄,也耗尽了老伴王桂红多年来卖菜、拾荒积攒下的每一分钱。一个刚刚看见希望的家庭,再次被推入深渊。

义工们和刘根和聊天
温暖的接力:书记与义工的关怀
就在刘根和老人因多次手术导致下颌骨摘除、脸部严重变形、说话愈发艰难之际,温暖再次涌来。得知他出院回家,三龙镇前进村党总支新任刘书记专程上门慰问,并送来了300元慰问金。这个举动让刘根和意外又感动:“以前找村里,有些领导瞧不起我,脸难看,事难办。如今新书记没等我找,就主动来看我,现在的干部真好!”10月27日下午,义工朱春根为老人买了藕,袁梅为老人买了火龙果和香蕉,张志云为老人买了柚子,其他义工为老人买了大米和肉,让老人补充营养。此前,义工陈庆珠、朱春平、周芳、吴长森、陈小钧、单爱霞等人更是多次去医院看望,或登门陪伴,他们带来好吃的,陪他打牌,舒缓他身心的痛苦。

苦难中开花:会永远记得社会的温暖
“认识你们义工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我会永远记得社会的温暖。”这是刘根和老人最真挚的心声。命运待他如此苛刻,夺走了他的声音,榨干了他的钱财,一次次用病痛将他击倒。然而,在这个看似绝望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却不是沉沦。我们看到的,是季芸校长带来的重生之音,是练涛师徒挥洒的汗水筑起的家,是村书记送来的关怀,是义工们不曾间断的温暖搭把手。他的世界曾是静默的,但他的心却被爱深深叩响;他的生活曾是灰暗的,但他的生命却在关爱中开出了最绚烂的花。这是一个不幸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如何用善良战胜不幸、用温暖融化坚冰的传奇。

资料图片:义工们每个月都登门几次看望刘根和



练涛团队为刘根和新置的电器方便了老两口晚年生活
曾珍捐赠的方太燃气热水器价值数千元

10月27日,义工们再次登门看望刘根和老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