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后腿者众 减税更要迈大步

减税的步子刚跨出去还没落地,拉后腿者就来了。今年年初以来全民热议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000元迟迟未有定论。而与此同时,出台新税种及取消税收优惠、加强征管的新闻却总是难得消停。
  有消息称“十二五”期间要出台环境税,征收对象将首先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固体废物以及污水排放等。房产税征收已在上海、重庆试点,未来不排除全国范围内推广。香港市场热门话题是,H股外籍个人股东红利个税优惠政策被废止。国内被热议的一条消息则是,今后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需代扣代缴20%的个税……将各种新闻放在一起解读,难怪有网友一声叹息:加税容易减税难!
  历史经验表明,某个税种一旦征收,会形成征税机构“稳定税收”的习惯,而逐渐忘记了新税种开征目的以及当时的承诺。以2009年1月1日开征的燃油税为例,仅仅两年多时间我们就已经习惯了它的长期存在,而没多少人还记得该税种开征时的背景是国际油价大降,当时承诺开征后不会增加使用者负担,同时承诺开征后要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现在每次油价上涨前夜,不少排队加油的司机对发改委意见很大,却鲜有“好事者”去理性质疑,国内不少二级公路仍继续收费的现实背景下,成品油价里的燃油税是否该被取消或者降低?同时,燃油税开征时还承诺过,新增的税款将专款专用,全部返还给地方,用于替代养路费等收费支出及补助种粮农民和困难群体。现在政策出台两年多了,也该追问一句,新增的税款具体用途何时能有个权威发布,以保证纳税人的知情权。还有,当年燃油税出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节能减排这一根本目标。接下来又要开征环境税,两者功效明显重叠,是否可以议议燃油税功成身退的事了?
  回过头来再看个税改革,现在全民纠结于起征点讨论,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效用要打问号。因为就算是真提到了3000元,对纳税人而言也只能算是聊胜与无。相比个税起征点的简单调整,个税要动手术的地方太多,比如呼声最高的按家庭征收、设立税前扣除项目等。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因为这些改革,远比调调个税起征点复杂。对税收机构的部门利益而言,改起来累也就算了,改完了不仅增加征管成本,实际税收额度还会减少,可谓吃力不讨好,所以推行起来阻力重重。知道这个道理,对减税拉后腿者众就不会奇怪。
  拉后腿者多了,步子就必须迈大一点,因为“十二五”减税势在必行。
  相比个税这样的直接税种,目前中国税收的主要构成是流转环节的间接税,包括企业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以及关税等。间接税高不高,有媒体报道,目前在国内商场出售的100元的女性化妆品价格里有14.53元的增值税,25.64元的消费税和4.02元的城建税,单此三项在价格里占比为44.19%。如果再加上生产和运输环节的政府税收,占比将超过50%。另一方面,企业间接税的压力大不大,从部分上市公司的盈利主要仰赖税收优惠,部分行业企业假账普遍等现象中可见一斑。
  国内某财经院校的校训是“不做假账”,听来颇有几分悲壮,却折射出现实的严峻。一位在沿海城市开小公司的朋友就正遭遇这样的困境,原因是他的公司今年被税务部门认定为一般规模纳税人,而之前几年一直是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升级了,也意味着更多的监管,以及他将贡献更多的税收,听起来很光荣。可这位朋友暂时没有这么高的觉悟,现在一门心思在琢磨如何转回去继续恢复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有同行告诉他业务分拆,注册多家公司,多做几本账,多走现金,发票能不开就不开,并称业内“大家都这样”。
  面对微观企业的生态困境,而应该反思的是规则的制定是否出了问题,是否问题远比我们想像中严重——有学者就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财税的增长正在为CPI走高“火上浇油”。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认为:只要一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需求弹性不是无穷大,生产和流通中的间接税最后都是要计入商品最终价格而推动其上涨的,在社会层面而言将会最终推动CPI走高。有学者就此提出疑问:一方面央行货币政策在从紧;另一方面政府税收和整个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投资也仍在继续膨胀和扩张。政府治理通胀的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矛盾之处。
  我们期待“十二五”期间大幅减税的细则次第出台,期待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热情在议完个税起征点后不要匆匆散场,最好连茶歇都不要有,因为前路漫漫,而且拉后腿的又不少。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