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作伪的基本方法

 在我国,玉器作伪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代。南宋时期,已经形成頗具规模的仿古玉系列,伪制古玉成了专业。明代,一些人为牟取暴利,社会上各种伪造文物大量出现。传世古玉中,真赝混杂,是古玉辨伪中最难的一方面。
       玉器作伪,一般是用当时的玉器来仿制古玉器的沁色。埋入地下的玉器,一定时间后,受其它物质的浸蚀,会产生一些颜色的变化,玉器行家称之为“沁色”。
玉器作伪的主要方法有:
1、    煨头:将玉器用火烧烤,变为灰白色,仿“鸡骨白”沁色,有烧制的细裂纹,古玩家称“伪古灰古”。
2、    羊玉:将优质玉器植入活羊腿中,数年后取出,产生血色纹理,仿传世古玉。
3、    狗玉:将玉器放入刚杀死的狗腹内,数年后取出,产生土花斑纹。
4、    梅玉:将质差的玉器,用乌梅水煮,再用提油法用色,冒充“水坑古”。
5、    风玉:玉器经浓灰水和乌梅水煮后,乘热取出,置风雪中一昼夜,产生冻裂纹,冒充古玉中的牛毛纹。
6、    叩玉:用铁屑拌玉器坯料,用热醋淬火,放入潮湿地下十数天,取出后再埋入交通要道地下数月,取出,产生橙红色桔皮纹。
7、    老提油:北宋,用一种红光草汁加少许砂,腌于玉器纹理中,再烧烤,使玉器纹理内产生鸡血红。
8、    死玉:埋入土中的玉器,遇
,变黑滞干枯,像水银沁。
9、    造黄土锈法:将玉器涂上胶水,埋入黄泥土中,产生黄土锈。
10、    造血沁法:将玉器埋入猪血和黄土混和的泥中,较长时间后,产生黄土锈血沁色。
11、    造黑斑法:水煮、火烤、抹醋,产生黑斑。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