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 他用平凡善举传播小城大爱

\
大丰义工联的活动照片中屡屡可见周旭才的身影。

  “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应该将精力和财富往哪里放,我要担负起‘弘扬正能量’这一网络媒体人的责任。”这是门户网站《大丰之声》创始人、江苏大丰义工联合会长周旭才多年来不变的初心。他十二年如一日地走在公益行动的道路上,走在不计回报、默默奉献的义务工作最前线。

\
大丰义工联活动签到表与“搭把手”行动支出明细单。

  网聚“铁粉” 搭建网络公益平台

  2005年,周旭才从收入稳定的企业单位辞职,创办门户网站《大丰之声》,这一举动在当时被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他“不务正业”。面对此起彼伏的质疑声,周旭才坚持自己的选择,他用自己喜欢的文字和镜头辛勤记录大丰这座城市里发生的平凡善举,通过网络传递正能量。短短几年时间,网站积累了一批“铁粉”,但其中仍不乏一些人思想偏激,对现实生活存有怨念。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他主动沟通一些志同道合的网友,搭建“大丰义工联”这一网络公益平台,并设计活动载体,推出“补爱行动”、“搭把手行动”和“助残陪伴行动”等网络公益品牌项目,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网络公益活动,让公益正能量弥漫在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
周旭才为大丰麻风残老康复村老人洗脚。(资料图翻拍)

  温暖他人 平凡善举传播正能量

  走进大丰义工联的办公地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贴在窗玻璃上的一张红纸,上面写明了周旭才等几位义工联主要负责人的手机号;走进办公室,满墙的义工活动照片更是震撼人心,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一张异常显眼的照片吸引了众多来者的目光:周旭才为大丰麻风残老康复村一名身体严重残疾的老人洗脚。

  “照片上的周建明老人已经去世了,因为曾经身患麻风病,他留下双手残缺、双目失明、双脚常年溃疡等后遗症。”周旭才说道,“老人几十年都没有洗过脚了。”

  据周旭才介绍,当时一个名为“纽·工作营”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前往大丰麻风残老康复村义务服务,他随队采访报道大学生们的爱心举动,没想到这样一个无心之举却成为别人镜头下的“新闻人物”。“现在我知道麻风病是不会传染的,但当时并不清楚。我想着每个人都有使命,我还没完成自己的使命,老天不会带我走的。”他语言质朴、眼神平静,正是这样的他用自己善意之举温暖了众多陌生人。

\
周旭才探望瘫痪老人董顺芳。

     “搭手”小事 汇聚小城大爱

  作为由《大丰之声》发起筹建的大丰民间爱心组织,大丰义工联合会吸引了当地一大批有爱心的人士加入义工组织。大家受到周旭才的影响,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积极参与进来,残疾人、孤寡老人、缺爱儿童等群体成为了周旭才和义工们重点关爱和帮助的对象。

  今年62岁的董顺芳是一位身体瘫痪的老奶奶,儿子失联已久的她生活无人照料,孤苦伶仃。通过《大丰之声》热心网友的呼吁,周旭才很快关注到了董顺芳的情况,经过实地考察后,将她列入大丰义工联“搭把手”行动的首批帮扶对象。

  “你们辛苦了!”董奶奶望着在厨房里忙到大汗淋漓的义工们感激地说。因为长期瘫痪,董顺芳说话并不似常人一样清楚,但周旭才仅凭老人简单的肢体语言就能快速了解老人的诉求。“董奶奶,您想我了没有?”周旭才乐呵呵地问董顺芳,他一边与老人聊天,一边与其他义工准备午饭。

  现在,每周都有义工自发前往董奶奶家义务打扫卫生、准备饭菜、聊天,让她感受到家人一样的照顾。截至目前,与大丰义工联结为帮扶对象的家庭已有12家。周旭才和义工们正用自己不计回报的实际行动,改变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家庭。

\
周旭才与大丰义工联会员一起为孤寡老人准备午餐。

  积极创新 义工行动获推广

  据悉,近年来,由周旭才督导的大丰义工联“助残陪伴行动”不仅帮助了大丰第二人民医院长期住院的120余名精神病人,也覆盖了大丰麻风残老康复村的9名身体严重残疾老人,让接受帮助的人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怀。

  除了定期烧菜、帮忙洗澡、改善居住环境外,周旭才还创新了助残模式,安排义工陪常年住院的精神病人到风景优美的荷兰花海景区游玩、陪精神病人“打掼蛋”比赛、每逢佳节到住院部为精神病人装饰病房,营造过节的喜庆氛围。这一创新助残模式为病人缩短康复时间,及时融入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创下了全省精神病人康复先例,被大丰二院和盐城市精神残疾人及家属协会在全国推广。

  为了锻炼义工队伍,周旭才还推行每月“助残陪伴行动”执行总监负责制,在义工中竞选和推荐执行总监,对当月服务精神病人、改善伙食的公益活动进行总协调。灵活的激励制度不仅增强了义工队伍的凝聚力,还吸引了更多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义工组织中来,各企事业单位的爱心人士、老师、学生等纷纷参与,义工活动越办越多。6年来,周旭才组织、带领义工开展各类公益活动700余次,参与义工达10000余人次,受助对象达9000人次。

  回眸这些年的义工经历,周旭才充满深情地说:“哪怕微不足道,我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十二年来,周旭才用行动诠释了无悔奉献的深刻内涵。

  采访手记

  头戴一顶安全帽,骑着一辆半旧的电动车,身上还斜挎着一个朴素的方包……我们见到周旭才的时候,他正风尘仆仆的从“大丰义工联”当天的活动现场赶来。本来我还有点发愁,如何与看似不善言辞的他打开话匣,几句寒暄之后竟意外得知周旭才是我父亲昔日的同事。就这样,我们从他们当初的工作单位聊起,聊起他为什么丢掉比较稳定的“铁饭碗”,选择了“义工”这项并不挣钱的职业。

  周旭才起初在大丰市一家收入稳定的企业单位就职,从事的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爱好文学的他还参与了单位内部刊物的出版。2005年,周旭才从单位辞职,创办门户网站《大丰之声》,这一举动在当时被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他“不务正业”。但周旭才告诉我们,他用自己喜欢的文字和镜头记录大丰这座城市每天发生的平凡善举,通过网络传递正能量,这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

  作为《大丰之声》的创始人,周旭才在这里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网友,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生活环境,却不约而同的想为大丰这座小城做些好事,并引导更多的人做好事。就这样,周旭才等人开始凝聚网上网下公益力量,主动搭建“大丰义工联”这一网络公益平台,并设计活动载体,推出“补爱行动”( 帮助父母一方去世,另一方即离家出走的“被孤儿”孩子)、“搭把手行动”(帮助社区困境家庭)和“助残陪伴行动”(帮助住院精神病人和大丰麻风残老康复村老人)等网络公益品牌项目,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网络公益活动,让“大丰义工联”成为网络公益的形象代言人,也让公益正能量弥漫在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在大丰义工联成立之初,周旭才的妻儿并不理解,也有不少社会人士认为这些义工们是“沽名钓誉”,但周旭才并不在意,只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他人,汇聚社会正能量。周旭才做了很多好事,但真正撬动人心的却是一张看似平凡的照片:他为大丰麻风残老康复村一名身体严重残疾的老人周建明洗脚。周建明已经去世两年了,当时的他几十年都没有洗过脚,因为曾经身患麻风病,他落下双手残缺、双目失明、双脚常年溃疡等后遗症。周旭才忍着他双脚散发出的异味,用一盆又一盆的温水帮周建明洗净双脚,敷上药膏。周旭才的这一举动不仅让周爷爷热泪盈眶,也感动了现场的义工,这张照片也成为“大丰义工联”内众多义工砥砺前行的动力。

  “做好自己,让身边的环境因为有我更美好。”这是周旭才的理想。当他笑呵呵地告诉我的时候,又有些羞赧地表示是否夸大了自己的存在价值。言语朴实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善举带来了怎样的“洪流”,正是这道“洪流”冲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大丰这座小城充满了人间大爱。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